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资讯

【甘快看】看得见的未来·灵台④ 灵半岛综合体育台“粮”策:高标准建设“陇东粮仓”

发布时间:2023-11-22 12:11:47点击量:

  半岛综合体育灵台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市,地处泾河与渭河之间,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2022年,灵台县GDP为47.66亿元,平凉市7县区排名垫底。然而,提及平凉未来成长性最强的县区,则众口一词非灵台莫属。现实的数据与未来的预判,正可谓泾渭分明。

  这是一个生长无限可能的新时代。灵台的底气来源于:S28灵华高速公路,突破交通桎梏,构筑内畅外联的基础路网;邵寨煤矿、灵台电厂、新集水库等项目建设正“酣”,以煤电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加速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陇东第二大塬的什字塬阡陌交错,果蔬繁盛,迈出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前行的稳健步伐……

  央广网甘肃频道即日起推出“看得见的未来·灵台”系列报道,在转型崛起的细节中看灵台的可期未来。

  央广网兰州11月20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逯文婕)中国有个“陇东粮仓”,那便是灵台。作为甘肃平凉所属的一个县城,灵台在册耕地78万亩,是产粮胜地。百姓的种粮热情和优质的耕地资源,推动灵台向现代化大农业方向全力迈进。

  灵台农业大县的精准定位,使其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上主动策划布局,形成具有灵台特色的创新“粮”策。近年来,灵台县将良种选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打造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推动农业产业由“扩规模、重产量”向“优结构、提效益”迈进,让现代农业产业成为推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开启了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新篇章。

  在上良镇上郑村千亩高效节水灌溉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挖掘机正在开足马力疏浚挖渠,高标准农田里半岛综合体育,新铺设的灌溉管道纵横其间,工人们正在调试滴灌阀门开关,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年初的既定任务,2023年,灵台县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万亩,涉及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已建成2.1万亩半岛综合体育,完成总任务的70%。

  “我们以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耕地地力提升为重点,以‘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为标准,加快补齐农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短板,让‘粮’田变成‘良’田。”灵台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于富强说。

  2023年9月14日,灵台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组织召开了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秋冬大会战”启动会,要求各施工企业要抢抓秋冬施工黄金期,千方百计调足机械和人员,迅速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秋冬大会战”,确保当年项目半岛综合体育、当年建成、当年见效。

  抢抓夏收后农田建设“黄金期”,灵台县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完成田块整治10000亩、土壤改良10000亩;建成砂化路80公里、生产路105公里;硬化矩型排水渠3.46公里;安装U型排水渠25公里、进地涵管400座、给水栓130座,修建涝池40个。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灵台县严守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条“红线”,持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深入开展撂荒耕地专项清理整治,大力推行“五个一批”整治措施,复耕撂荒地3.53万亩,清腾荒废苗木地560亩,确保良田粮用。

  土地撂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灵台县通过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途径集中整治。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落实秸秆还田、机械深松耕、测土施肥、施用农家肥、增施有机肥、复种绿肥等关键措施,切实提升耕地质量。

  “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2023年,共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42万亩,全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军宁介绍,灵台县还通过重点扶持、物资补贴等措施,千方百计提升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带动全县完成冬小麦播种33.55万亩、冬油菜种植1.26万亩。

  “灵麦2号品种特点本身就是针对灵台县气候特点和区域生态特点培育的,它在抗寒性还有越冬性、抗旱性、抗白粉病、抗倒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2021年推广以来,在灵台的表现一直是丰产稳产。就今年的情况看,亩穗数大概在35万穗,穗粒数在35到40粒左右,亩产保证在450公斤以上。”灵台县农技中心副主任于建平说。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小麦生产示范测产(央广网发 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 灵台地域特殊,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三面嵌进陕西,境内山川原兼有,气候比较复杂,能适应当地的小麦品种少之又少,小麦引种的风险很大,前几年,当地小麦越冬死苗现象普遍,条锈病连年发生,霜冻、倒伏等自然灾害常年多发,导致该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

  为了解决小麦种植中出现的问题,灵台县从2012年开始就组建专业团队培育小麦新品种。“小麦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组合杂交、到层层株选、穗选,再到遴选出合适的品种在百亩核心区进行种植、比对试验,然后再以50亩、100亩、500亩的试验田分次试种,最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拿灵麦2号来说,这个过程花费了8年时间。”于建平说。

  灵台县将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小麦的育、耕、种、管、收全过程。严格落实优选良种,持续加大冬小麦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在北部塬区等6个重点乡镇建成集中连片良繁基地1.5万亩,良繁区新技术、新品种应用率达100%,年均为灵台及周边县区提供优质良种200万公斤以上,目前已培育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6个,其中灵选6号、灵麦2号、灵台4号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并成为主栽品种。

  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冬小麦试验中心俯瞰图(央广网发 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优种精收提高粮食产量。灵台县全面实施粮食生产“一优四化”工程,建成国家级种子科技攻关田500亩半岛综合体育,引进冬小麦“三抗一丰”优势品种9个,应用本地自有知识产权的良种3个,主推铜麦6号、陇原235等优势冬小麦品种27个,推广优选良种、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14项,建成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年均冬小麦良种产量达到230万斤,全县冬小麦种源自给率达到93%。

  “根据目前收割入仓的情况,灵麦2号颗粒饱满,色泽鲜亮,对照之前使用的老品种,每亩增产了246斤,增产8.1%。”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小锋介绍,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灵台寒冷干旱的情况下,新品种灵麦2号在抗旱、耐寒、耐瘠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让种植户们增产增收更有保障。

  灵台县以打造陇东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为目标,持续巩固拓展冬小麦良繁优势,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做强种业“芯片”,为灵台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县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品种支撑。

  马登云是灵台县朝那镇人,被誉为“麦田里的逐梦人”。2017年,马登云毅然放弃了打拼十多年的建筑行业,拿着自己的全部“身家”返回家乡,成立灵台县荔江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并在离家50公里外的中台镇安家庄村流转撂荒复垦耕地1036亩,开始了他的有机“农业梦”。

  国家对有机农业有着严格而完善的认证监管体系,除了在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外,也对种植地周边的地下水质、空气质量及与普通大田的缓冲隔离带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使在种植土壤检测合格的情况下,必须历经三年的强制转换期才能取得正式有机认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不用一粒化肥、一滴农药、一片地膜。同时,为确保生产环境达到有机标准,还要对土地采用深松耕和深翻措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采用复种豆类绿肥和施用牛羊粪肥来提高有机质含量、采用人工进行除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严格落实有机生产标准。”马登云介绍,公司还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0余台套,每块田里都是专机专用,实现粮食生产从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8年,马登云的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取得首个有机转换期证书;2019年,基地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成为甘肃省首个有机小麦生产基地;2022年1月,基地获得甘肃省首家有机冬小麦石磨面粉及有机麸皮国家认证,填补了甘肃在有机农业领域的两项空白。他本人也成为甘肃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专家,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评为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荣获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称号。

  如今灵台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有活力半岛综合体育、有潜力、有奔头的灵台农业,正吸引着众多返乡人员加入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80后返乡创业青年朱小锋,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紧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助推灵台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2023年8月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近年来,灵台县把推进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培育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探索全程机械化路径,推行复式作业技术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

  目前,灵台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0.5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556台,收获机456台,配套机具8560台(件),农机装备向质量、环保、效益型转变,结构更趋优化。同时,大力实施土地深松、宽幅匀播、减损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县粮食耕播防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24%,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玉米……每到深秋季节,灵台大地处处五彩斑斓,“陇东粮仓”正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粮”策,绘就美好“丰”景图。